佛學: 八正道之正見

2013040712:15
 

個人對佛學的興趣, 包括履行其內容, 覺得有必要簡化, 以便於實行。如有錯誤, 望得有緣人賜教, 感恩!

正見的理解簡化如下:



八正道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項內容:「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正道跟「戒、定、慧」的修行次序有所不同,它以智慧開始,首先要有正確的見解和正確的思想,這就涉及到人們常說的「慧根」,在起修之前應該先有些許基礎,否則會障礙重重、不得要領;然後才屬於持戒的範圍:語言、行為、謀生都要符合法律、合乎禮儀,這里語言擺在行為之前,可見謹防禍從口出十分重要;跟在大乘「六度」中一樣,「精進」貫穿修道的整個過程;跟見解、思想比起來,意念屬於深層的心理範疇,處於思想產生之前的階段,前面粗淺的內容規範以後,才能做到控制深層的微細意識,如果能夠控制意念,基本上就可以進入禪定了。從禪定中獲取的智慧,又可使前面的修行提高層次。因此八個環節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


對四聖諦的智慧就是正見。在八正道中,正見是最基礎的內容。

獲得正見的十六種方法:
1.道德:指分辨善、惡、善根、惡根。其中不善為十種不善業道,也稱「十惡」。
  十惡: 殺生、不與而取、邪淫、妄語、兩舌、粗惡語、綺語、慳貪、瞋恚、邪見。
  而不善根是指「貪、瞋、癡」(三毒)。
2.食:指作為強大助緣以維持(其他法)之法。
3.苦:是了知四聖諦
4.十二緣起支:
  1. 緣於「無明」(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造作諸業)。
  2.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業識)。
  3.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4. 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5. 緣於「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外境接觸)。
  6. 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苦、樂的感受)。
  7. 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對境生愛欲)。
  8. 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追求造作)。
  9. 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業因完成)。
  10. 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在受於身)。
  11. 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未來身之老死)。
  12. 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

5.漏: 其方法為「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滅、知達漏滅之道」。
      「漏」集是「無明」(無明即煩惱);而「無明」集是「漏」,它們互為因果

       <<巴利大藏經;中部>>(卷117): [有施, 有養, 犧牲, 有諸善行、惡行業之異熟果, 有此世, 有他世, 有母, 有父, 有諸化生之有情,
       於世沙門、婆羅門之正至、正行、有自通達、證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說。諸比庫! 此是正見之有漏而有福分, 有持依果者。]


佛陀指導如何獲得正見的途徑: 其中包括: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法隨法行」,是指按八正道修行。

資料取材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6%95%99)
原文如下:


八正道是佛弟子修行的八項內容:「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正道跟「戒、定、慧」的修行次序有所不同,它以智慧開始,首先要有正確的見解和正確的思想,這就涉及到人們常說的「慧根」,在起修之前應該先有些許基礎,否則會障礙重重、不得要領;然後才屬於持戒的範圍:語言、行為、謀生都要符合法律、合乎禮儀,這里語言擺在行為之前,可見謹防禍從口出十分重要;跟在大乘「六度」中一樣,「精進」貫穿修道的整個過程;跟見解、思想比起來,意念屬於深層的心理範疇,處於思想產生之前的階段,前面粗淺的內容規範以後,才能做到控制深層的微細意識,如果能夠控制意念,基本上就可以進入禪定了。從禪定中獲取的智慧,又可使前面的修行提高層次。因此八個環節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

三無漏學中,正語、正業、正命為,正精進、正念、正定為定學,正見、正思維為慧學。

正見
又作諦見。相對於妄想而言,指的是正確的佛理知見,特指具有佛說「為人悉檀」佛法的四諦知見,也就是佛教對於世間諦理與出世間第一義諦法義的如理如實智慧見地。

對四聖諦的智慧就是正見。在八正道中,正見是最基礎的內容。

佛陀將見解分為三類:邪見、有漏正見、無漏正見。

在《巴利大藏經》中,舍利弗尊者開示了獲得正見的十六種方法
分別為:道德、食、苦、十二緣起支、漏。


·道德:指分辨善、惡、善根、惡根。
        其中不善為十種不善業道,也稱「十惡」:殺生、不與而取、邪淫、妄語、兩舌、粗惡語、綺語、慳 貪、瞋恚、邪見。
        而不善根是指「貪、瞋、癡」(三毒)。
·食:指作為強大助緣以維持(其他法)之法。
·苦:是了知四聖諦
·十二緣起支:逆向按十二因緣法分別了知其本身、集、滅、道,亦稱四十四種智。
·漏:其方法為「知漏、知漏之集、知漏之滅、知達漏滅之道」。
      原意為從膿瘡流出來的膿,也代表已發酵許久的酒,它們流到最高的生存地或因為它們流到更換種姓。
     「漏」集是「無明」;而「無明」集是「漏」,它們互為因果

佛陀在談到如何證得索答般那果(舊譯須陀洹果)時開示了四種方法,這種方法同樣可於獲得正見。其中包括: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法隨法行」,是指按八正道修行。